旺达屋 > 杂谈 > 正文

​国家为什么要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?背后这三点原因不容忽视

2025-07-08 01:25 来源:旺达屋 点击:201

国家为什么要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?背后这三点原因不容忽视

文/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,欢迎关注!

近些年,越来越多的省份实施了强省会战略,有些试图通过撤县改区或吞并周边城市来实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,拉高GDP总量,达到强省会的目的。

然而,随着国家严控撤县改区,有些城市的“扩容梦”恐怕要梦碎了。近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重磅文件》,文件提到要要慎重从严把握撤县(市)改区,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。

国家为什么这个时候要从严把握撤县改区,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?

本号认为有三个原因不容忽视。一是遏制城市盲目扩张的冲动。虽然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是客观发展规律,但人口密度过高并不一定是好事,一方面一个城市资源、空间有限,并不能承载大量人口,盲目实现规模扩张会带来诸多城市病。

其次,疫情暴露出超大城市、特大城市的治理存在短板,特别是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、自然灾害乃至战争时,所引发的危机越严重,所以宁可放慢发展脚步,也要控制城市建设的无序扩张。第二是共同富裕的需要。

国家正在开启共同富裕的新时代,选择在经济最发达、最有条件的长三角地区做试点,设立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,要求江浙沪结对帮扶安徽,先富带动后富,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。

相反,在中西部地区,愈演愈烈的强省会,所形成的“一城独大”已经造成区域发展失衡。像成都、武汉、西安这样的强省会,看似风光的背后,也有着非常大的隐忧。七人普数据显示,四川21个地级市中有18个城市出现了人口负增长,17个城市人口深度老龄化。湖北13个地级市有9个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,7个地级市人口深度老龄化。

陕西全省10个地级市,有8个地级市人口负增长,6个人口深度老龄化。如果任由“一城独大”在全国遍地开花,势必会导致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扩大,这与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是相违背的。

第三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形势严峻。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,然而,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我国的耕地面积日益逼近红线。2019年,中国耕地总面积约19.18亿亩。与十年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时的20.3亿亩耕地面积相比,耕地总量减少了1.13亿亩。

这十年间,全国共撤销了141个县,平均每年减少14个县,相应地,全国在这十年间增加了110个市辖区。耕地面积锐减的背后,正是许多城市盲目追求城市规模扩张,通过撤县改区,将一些原本的农业县变成工业区和城市建设区,挤占了大量的耕地资源,这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方地区(华东、华南、华中和成渝地区)尤为突出。

曾经的南粮北运变已经变成了如今的北粮南运,一些的南方省份从粮食输出省变成了粮食流入省。

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,土地肥沃丰饶、雨水充沛的江汉平原和被誉为“天府之都”的成都平原都曾经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,但随着这些年城市急速扩张和工业化飞速发展,耕地面积大量锐减。数据显示,2006年,成都九大县粮食播种面积为569.7万亩,到2014年为488.7万亩,年均减少10万亩左右。

同样,武汉耕地面积从1998年的221.85千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208.94千公顷,减少12.91千公顷(19.37万亩),粮食产量从2010年的135.89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89.6万吨。

当下,疫情、战争使得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守住耕地红线,确保粮食安全,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就格外的重要。

那么,严控撤县改区是不是等于禁止撤县改区呢?文件原文是这样说的:优化行政区划设置。慎重从严把握撤县(市)改区,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,确需调整的要严格程序、充分论证。稳慎优化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。

这说明,省会城市扩容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关上,只不过要想再向之前那样追求规模扩张的“大跃进”结束了,高质量发展发展的时代到来了。

城市情报社:专注城市经济领域,欢迎点赞关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