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达屋 > 杂谈 > 正文

​你所不知道的麦克格雷迪

2025-04-25 15:52 来源:旺达屋 点击:70

你所不知道的麦克格雷迪

引子

很早就认识了麦格雷迪,因为他长得很像我的一个哥们,都是黒黑的皮肤。当然最像的就是那双眼睛,似乎不聚光,总是矇矇眬眬的。因为这个脸熟的原因,我第一眼看见麦迪就记住了他,而且对他有种亲切的感觉。

受伤的男孩

十几年前,美国出了这么一档子事。有神秘狙击手,在华盛顿和周边地区放冷枪袭击路人。枪法极准也极残忍,每次总是一枪致命。几个月了,受害者上了两位数,凶手却怎么也抓不到,一时搞得人心惶惶。

有一天早晨,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去上学,刚刚来到校门口,就被子弹击中了。又是那个狙击手干的。男孩被送到医院抢救,手忙脚乱的警方不久后招开了新闻发布会。

警察局长是个四十来岁的黑人,矮矮的个子,长着一付纯朴憨厚的模样。碰上这么个棘手的案子,这几个月他的压力非常大,几乎要天天搞新闻发布会来通报情况,同时面对各界的质疑。几个月下来,搞得他憔悴的很。这天,又是他来到警察局外,主持发布会。面对众多的记者和摄像机,他简单地介绍了案情和孩子的情况。说着说着,他的声音有些嘶哑,他的脸色变得铁青,他的眼中有点点泪光,更有出离的愤怒。他死死盯着摄像机,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。他一字一句地说:“This is personal。”

这个纯朴的中年汉子,向狙击手发出了这样一个冰冷的信息:今天你杀人竟然杀到孩子身上,这个血海深仇我算是跟你结下了,从今往后,我和你没完。

那一刻,我在电视机前深受感动。我没觉得他在做秀,也没想到什么“爱民如子”之类的高尚的词。我就是被感动了。简简单单地被感动了。

然后,电视画面转到了抢救男孩的医院。男孩的老师说孩子已经脱离危险。老师的脸因激动都有点变形了。老师兴高采烈地说:男孩的偶像是NBA的球星Tracy McGrady。老师说,我希望搞到一张Tracy McGrady的签名明星卡,送给孩子。

后来听说,麦迪看到新闻后很受感动,他对记者说:“能成为他的偶像,我很幸福,这种幸福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。无论是MVP,还是总冠军都无法与之相比”。麦迪和魔术队连夜给医院中的男孩寄去了签名的球衣,麦迪还亲自录了一盘录相带,来鼓励男孩战胜死神,尽快康复。

过了一段日子后,有天魔术队在比赛。当时比赛快结束了。只见麦迪每投进一个球,都会跑到场边,和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孩击掌。比赛结束后,麦迪又过来和男孩以及男孩的母亲紧紧拥抱。那个男孩就是那个从死亡线上活过来的幸存者。麦迪把他和他的母亲请来看自己的比赛,安排他们坐在最靠场边的位置。

当麦迪和男孩在场边紧紧拥抱的时候,全场掌声雷动。

那一刻,我又被感动了。我心想,这个男孩真是幸运。他能够在狙击手的枪下活过来,又能够有麦迪这样的人做他的偶像。

事隔两年,每当想起那个轰动全美甚至全世界的“狙击手事件”,映在脑海中的,只有两个镜头,一个就是那个黑人警察局长冷冷地对着摄像机说:“This is personal”,另一个就是麦迪和那个幸运的男孩在场边紧紧地拥抱。

因为受伤,这个男孩被切除了一部分脾,被切除了一部分胃,被切除了一部分胰脏。但是他却梦想成真,达到了和偶像见面的愿望。他的身体残缺了,但是麦迪却使他的人生变得更完整了。

生与死

有些人说麦迪性格孤僻,不合群。我并不这样认为。

06年12月初火箭队战胜了费城七十六人队后,组织了一个球迷和球星的见面会。参加的球迷全是赛季套票持有者。本来说好麦迪、姚明等所有的球星都要参加这次活动,但是去参加这个见面会的球迷回来后说,没有见到麦迪,因为麦迪家有人去世,他无法参加这次见面会。

“OH,NO,NOT AGAIN。”

那是2003年3月间的事。那天魔术队的比赛中麦迪的表情有些怪。平时他无论拿下多少分,都是一付轻松自如的样子,嘴角挂着一丝微笑,在赛场上仿佛闲庭信步。可是那天,麦迪的脸色铁青,整个人像铁板一样冰冷,动作也僵硬了许多。他不笑,也不说话,对方对他狠狠地犯规,他一声不吱地爬起来。他投篮进了,也没任何欢乐的表示。整场比赛,他就那么在场上机械地奔跑、机械地防守、机械地投篮。他像一个游离于所有人之外的孤魂。解说员对他满怀同情。说什么“T-MAC真不容易,今天这种情况难为他了“等等之类的话。

后来才知道麦迪一个从小最要好的朋友,也是他高中时代校队的队友,在前一天晚上死于非命。那个人是麦迪的铁哥们,两人从小一起长大,一起上学,一起打球,比亲兄弟还亲。那天,这个朋友晚上从一家酒吧出来,站在门口打电话让在附近的女朋友开车来接他。就是等车的这点时间里,两帮黒社会的烂仔在酒吧门口发生了火拼。他们动了刀也动了枪。麦迪的朋友不幸被流弹打中,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就死去了。

麦迪第二天听到这个消息后,受到极大的打击。而那场比赛,就是在那天的晚上举行的。当时正是争夺季后赛名额最关键的时刻,麦迪无法不上场。但是他满脑子里全是那个好友的身影。他强迫自己集中精力打完了比赛,并且获得了很高的分数,可是他当时的身体语言完全表明了他处于极大的悲哀之中。

那几年,他有过许多类似的失去亲人的经历。在他参加NBA七年里,他已经失去了七位至亲好友。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。其中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,有表兄弟,有疼他的祖母、有启蒙教练。每失去一个人,都像在麦迪的心上扎上一把刀。他曾一次次地发问:“为什么?为什么他们会离开我而去?”

而在麦迪加入NBA的第八年。他来到火箭队。本以为恶运从此会离他远去。但是,悲剧有一次发生。

再坚强的人,也有承受不住的事。麦迪身边发生的这些事,肯定对他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影响非常大。说麦迪孤僻不合群的人,恐怕不知道麦迪经历过这么多事吧。如果他对身边的朋友不在乎、不关心,恐怕也不会忍受这么痛心彻腑的悲伤吧。

好在麦迪始终能将悲伤化为动力。他知道,他是肩负着许多人的期望在奋斗着。

长城之行

"I'm gonna make it"(我一定能行)。

这是麦迪面对中国那雄伟的长城发出的宣言。

看过不少对麦迪的采访,觉得他有时有些孩子气,有时又成熟的超出他本人的年龄。就拿中国赛时麦迪和队友登长城的事来说吧。在美国人心目中,长城是神秘的,又是伟大的。在休斯顿电视台和NBA电视台拍摄的几个专题片中,可以看到,所有到了长城的火箭队员都非常地兴奋。他们骑骆驼、和小贩讨价还价,带上斗笠,总之个个玩兴大发。每个接受采访的球员都说长城是多么伟大,他们今天来到这里是多么高兴。

麦迪则和其他队员不太一样。当站在长城脚下时,他对着电视镜头,不断地说:""I'm gonna make it"、"I'm gonna make it"。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长城,我一定能登上长城。他面对长城,就像是一个面对挑战跃跃欲试的孩子。果然,爬长城时,他是跑的最快,登得最高的一个,把其他所有的人都远远抛在后边。等到电视台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他,问他的感想时,他却严肃起来。他眺望着长城的远端,低低地说"建这个长城,他们要有多大的决心、毅力和意志力呀。"

这就是麦迪的成熟和深度。当别人只是惊叹长城的美丽壮观时,他却看到长城的每一块砖下面所凝聚的意义。

是的,没有决心、毅力和意志力,就不可能有这个世界奇迹长城。如果没有决心、毅力和意志力,也不可能有NBA的总冠军。站在长城上的麦迪,一定也想到这点了吧。

白雪公主与巨人王子

美国有个弗罗里达,弗罗里达有个奥兰多,奥兰多有个迪斯尼世界,迪斯尼世界里有个魔术王国(MAGIC KINGDOM),魔术王国里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。

2003年的初夏,一个美国记者写到,麦格雷迪率领七个小矮人杀进了季后赛。当时麦迪正是在奥兰多的魔术队。格兰希尔受伤,麦迪一个人苦苦支撑魔术队,使得魔术队进入了东部赛区的季后赛。

初看到美国记者这番话,先是大笑,因为黝黑的麦迪怎么看都跟美丽的白雪公主不搭界。不过仔细一想,还有些道理。且不说前面讲到的白雪公主就住在魔术王国里。光是看看当时魔术队的那些人马,和七个小矮人也差不多。

记得当时麦迪和科比,邓肯、加内特并列为02-03赛季的MVP(最有价值球员)的候选人。一个记者问麦迪,谁是他心目中的MVP,麦迪回答道:"科比和邓肯所在的球队是全NBA最好的球队;加内特有苏泽比亚克这个全明星助阵;只有我是孤军奋战。所以我觉得我才应该是MVP。"

很多人觉得麦迪有点自傲,不过现在想起来,麦迪的话有一定的道理。他大概也烦透了独自奋斗、找不到可靠帮手的那份孤独和无力。这就是他在一年多后毅然投奔火箭队的根本原因。

麦迪这个白雪公主,离开了魔术王国,抛下了小矮人们,来到了一个身高两米二六的巨人王子的身边。世人均称其为绝配。

童话故事一般到这儿就结束了,当然都会说上一句:"从此,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。"

可惜现实生活和童话相差甚远。公主与王子的婚后生活过得并不如意。就像是许多年青人一样,热恋中冲昏了头脑,觉得对方是千好万好。一旦结婚,才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想像相差甚远。

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白雪公主心里有没有后悔。不过,一个成熟的人,绝不会遇到一点不如意,就轻易放弃。应该有信心和能力在沟通和互相了解中,渐渐地适应对方。

结尾

这就是我所认识的麦格雷迪。他有时很亲切,有时又很神秘;他有时很脆弱,有时又很坚强;他有时很单纯,有时又很复杂;他有时很近,有时又很远。

对于球迷来说,看麦迪,永远都像是雾里看花。就如麦迪的眼睛,朦胧,又如麦迪的球风,飘忽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真的才华横溢,天赋异禀,他是场上的斗士,也是联盟的牌面,他是那个时代NBA联盟里最闪耀的明星。能够目睹他当年风采,甚是幸运,又如此难得。